歷史上張居正被稱為一代名相是因為什么?有哪些作為?
張居正的私生活雖然非常奢侈,但是他的貢獻卻足以讓人無視他的私生活。畢竟張居正所做的事情,在整個明朝是獨一份,在封建社會的歷史上,敢做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志氣
相比于其他人,張居正的考試過程不是一般的一帆風順。所謂一帆風順,并不是說他是關系戶,而是因為他是天才。
張居正十二歲考中秀才,十六歲考中舉人,二十三歲考中進士。
要知道在古代一個人活了一輩子,要是能夠考中一個舉人,那就已經是祖墳上冒青煙,畢竟考中了舉人就說明有了當官的資格。
而張居正年僅十六歲就已經考中舉人。順便提一嘴,張居正的父親張文明活了一輩子,也就是一個秀才。
不入朝廷不知道,一入朝廷嚇一跳。
當時的朝廷由嚴嵩把持,而嚴嵩是明朝有名的奸臣。他擔任首輔期間,除了貪污受賄就是結黨營私,陷害忠良。
張居正看著烏煙瘴氣的朝廷心中憤恨無比,但是自己卻只是一個翰林院的芝麻官,如果說膽敢與嚴嵩對著干,嚴嵩揮一揮手,自己就得灰飛煙滅。
不愿同流合污的張居正辭職回鄉,到處旅游(張居正的先祖是鹽商,有錢)。從嘉靖三十三年辭職到嘉靖三十六年,整整旅游了三年,張居正才從民間再次進入朝廷。
這三年張居正了解到了民間疾苦,了解到了百姓的不容易,也知道了他到底該干什么。
重新進入朝廷的張居正,就如同變了一個人一樣,對誰都笑呵呵。
張居正的老師徐階與嚴嵩是死敵,這在當時幾乎是公開的事情,所以只要是個正常人,都不敢光明正大的與徐階來往,只敢在暗地里與徐階來往。
只有張居正敢光明正大的與徐階來往,但奇怪的是,嚴嵩卻并沒有拿張居正當成徐階的黨羽,這到底是為何呢?原因很簡單:
張居正不但與徐階光明正大的來往,也與嚴嵩光明正大的來往,以此來麻痹嚴嵩,他張居正是個老實人,不結黨。
什么叫高明?這就叫高明。
重新進入朝廷的張居正,只用了三年,就當上右春坊右中允與國子監司業。
右春坊右中允、國子監司業,雖然都是六品官員,但是卻不是一般的有前途。
右春坊右中允負責管理太子的公文,等到太子繼位,憑借自己與太子的關系,平步青云那是肯定的。而國子監司業則是中央大學的副校長,只要經過中央大學進入朝廷的官員,都能算得上是自己的學生。
這樣一來,等到嘉靖駕崩,太子繼位,他張居正那是要背景有背景,要勢力有勢力。
前途光明的張居正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千愁萬緒。
由于嚴嵩的不作為,亂作為,以至于北方的蒙古屢次突破長城。廣東、福建、江西等地不斷爆發農民叛禮。倭寇在浙江一帶橫行。
國家千瘡百孔,百姓流離失所。
張居正在與好友耿定的信件當中,將自己的憂愁一吐而盡,同時表示,必須要有磊落奇偉之士,大破常格,掃除廓清,方可改變局面。
這個磊落奇偉之士,很顯然是張居正自己在指自己。
關于心中的理想,張居正一直未曾忘記。
宦海沉浮十一年,張居正親眼目睹嚴嵩、高拱的倒臺,老師徐階的退休,終于坐上首輔之位,拋灑熱血,傾自己所能,改變大明王朝。
開創盛世
萬歷元年,張居正在全國范圍內實行“考成法”,所謂“考成法”就是類似于現在的考勤。
根據考成法規定:官員要將今年所做的事情寫在三本冊子上,一本冊子自己留著,一本冊子送到監察部門,一本冊子送到張居正的手中。
一到年末,張居正就會用官員手中的冊子與自己手中的冊子進行對比,一旦有哪一件事情沒有做,輕則罰俸祿,重則降級,更重則直接開除。
有罰有獎,既然有罰就會有獎,如果說冊子上的事情全部完成,而且優秀的話,不但會有獎金,而且還會提拔。
自從考成法誕生,大明帝國就進入了一個講究效率的時代。
官府辦事從不拖拖拉拉,而是講究速度。
只要是朝廷頒布下來的命令,無論地方有多遠,早上頒布,晚上就能夠實行。
所謂的懶政行為,到這時已經不見了蹤影,畢竟誰都不想自己將自己的飯碗砸碎。
萬歷六年,張居正頒布了兩項重大決策:
第一、從此以后,田稅、人頭稅、徭役,全部折合成銀兩上交國庫。乍一看這項決策平平無奇,但其實暗藏玄機。
在當時如果說交田稅、人頭稅,沒有錢的話,那就有什么交什么。這就導致了有的人交蘋果,有的人交咸魚,有的人交棉花。
上交的過程中,不可能是皇帝親自下來收,而是當地的官員負責收。當地的官員肯定不會老老實實地收,在收的過程中會挑三揀四。
你給他的明明是完好無損的,他偏偏說你的都是劣質貨,只能夠算一半,回去重新拿一半。老百姓只能夠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還是輕的,到了交徭役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絕望。
人頭稅、田稅都是有實物放在那里,只要官員不喪心病狂,在眾目睽睽之下,肯定不敢說你沒有交,但徭役就不一樣了。
徭役說簡單點就是白白給國家打工,你做了,他說沒做,你能怎么著?張居正統一收錢,雖然苦了個別實在是沒有錢的,但卻照顧了大眾。
第二、清丈田畝
每一個朝代到了中后期,百姓的生活肯定過得不怎么樣,因為到了這個時候,田地兼并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所謂田地兼并,就是當地官府聯合地主豪強,通過種種手段,強行用低價購買百姓的田地,這使原本有田的百姓,變成佃戶(打工者)。
如果說地主豪強有良心,有多少田地就交多少稅的話,對于國庫而言是沒有太大危害的,畢竟田無論是在誰的手里,所交的稅都一樣。
可是地主豪強都想著辦法兼并百姓的田地了,怎么可能會講良心?不但聯合當地官府兼并百姓的田地,還聯合當地官府哄騙朝廷。
如果說有一千頃的田地,他頂多也就是報個一兩百頃,甚至更少。
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國家的收入大幅度減少。而國家到處都要花錢,給官員發俸祿、邊境打仗、各種工程,不透支才怪。
張居正嚴令下去,重新丈量田畝,誰敢糊弄,嚴加處置。
雖然哄騙朝廷的情況依舊存在,但畢竟是少數。弘治十五年全國的已墾田地有四百二十二萬八千零五十八頃,到萬歷九年全國的已墾田地竟然有七百零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頃。
雖然大幅度增多,但實際上的數字遠不止于此,因為早在洪武二十六年,已耕田地數量就有八百五十萬零七千六百三十二頃。
在處理內部的同時,外部張居正也不含糊,畢竟當年他曾經親眼看到過邊境的慘況。對此他在邊境任用,戚繼光、李成梁(倭寇早在嘉靖末年,基本上已經被戚繼光肅清)。
戚繼光在邊境采用了與打倭寇一樣的方法,那就是用陣法。
戚繼光用車陣與蒙古的騎兵對抗,馬無論多硬都沒有車硬,馬和車碰在一起,肯定是馬吃虧。更何況,戚繼光的車并不是普普通通的車,還有鋒利的長矛。
在戚繼光鎮守邊境期間,從未出現過大事。
李成梁與戚繼光不同,李成梁擅長的是率領騎兵作戰,直接以蒙古騎兵硬剛,人一旦不要命起來是非常可怕的,蒙古騎兵雖然強悍,當真正面對一群不要命的人,也得退避三舍。
大明帝國在張居正改革下,內外一致平定安穩,國力蒸蒸日上,史稱“張居正變法”。
靠著變法,張居正能夠與諸葛亮、王安石之流比上一比(個人覺得張居正勝于王安石)。要知道封建社會雖然兩千多年,但敢于變法且成功的人,用一只手都能數得出來。
最能夠直接證明張居正貢獻的,必須得是國庫。
張居正擔任首輔的時候,國庫整整虧空四百多萬兩銀子,經濟接近崩潰。張居正擔任首輔十年,國庫的存銀高達一千多萬兩,糧庫里的糧食可以整整支撐十年之久。
有的人或許會好奇,張居正大刀闊斧的對大明王朝進行手術,難不成就沒有人反對嗎?事實上反對張居正的人不是一般的多,可以說全部官員都反對張居正。
畢竟張居正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傷害到了他們的利益,別的不說就說考成法,一年得有多少人栽在這條法令上??煞磳τ钟惺裁从媚?
當時的萬歷年幼,張居正是萬歷的老師,萬歷唯張居正是從。而最有話語權的李太后,則拿張居正當成依靠。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提督太監,一人兼任兩大最高太監職位的馮保是張居正的死黨。
張居正、李太后、馮保三位當時權力最大的人結成鐵三角,堅固不可撼動。
不干不凈的私生活
按道理來說,像張居正這種位極人臣、一心為國的人,應該懂得低調收斂才對,可是張居正絲毫不懂得低調收斂。
在張居正擔任首輔期間,有無數的人給他送過美女,而他對于這些人給他送過來的美女,都照單全收,只要你敢送,他就敢要。著名的抗倭將領戚繼光也曾經給他送過美女,而且還不止一個。
堂堂一代首輔都已經五十多歲,還天天活在萬花叢中。這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會被人說是老不正經。
據說張居正就是因為身體透支過度,再加上高頻率服用各種藥物(其中主要是海狗腎),以至于身體承受不了,直接崩潰,導致死亡。
美女都收了,錢肯定也收。
張居正貪污是公開的事情,畢竟給他送錢的人可不是偷偷摸摸的送,而是一車一車的給他送。其中除了錢之外,還有各種金銀珠寶。
送美女,戚繼光有份,送錢,戚繼光也有份(必須要說明的是,戚繼光送美女,送錢,都是為了穩固住自己的地位,方便為國效力)。
最能夠體現出張居正不干不凈的是,他的出行排場。
別人出行頂多是坐一頂轎子,而他出行坐的是房車,你沒有看錯,就是房車,只不過是古代版的。
張居正坐的轎子,有廁所、有臥室、有客廳、有陽臺,整整三十二個人抬。
整天坐著這么個龐然大物出門,簡直就是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不干不凈。
張居正不但坐著這三十二個人抬的轎子在京城里出行,還出遠門。
他回荊州老家,也是坐著這三十二個人抬著轎子回老家,而且一路上轟轟烈烈,各地官員還沒等他到,就已經準備好他所需要的一切。
一路下來,浪費的銀子,就像泄洪一樣。
什么大魚大肉的就不用說了,那是肯定的,難不成像張居正這樣有身份的人,還能吃饅頭、豆腐不成。估計張居正家里的狗看到了饅頭、豆腐都會跑得遠遠的。
去修理廠修車放了兩年車子壞了怎么辦?
如果再去修理廠修車但是他放了兩年以后車子已經放壞了首先你要確定了你這個房車是有償還是無償的是免費的還是收費的一般來說如果當時人家把車修好了你你故意的或者說有各種原因沒有開走的話這是屬于您自己的責任如果說他一直修不好然后一直拖拖到了現在的話那就是對方的所有讓他賠
房車源頭廠家 江經理 優惠熱線:15391696081